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电台 电台

首页 > 地方传承

千里卫河漕运 十里窑匠贡砖

发布时间:2021-05-12 来源:本站 作者:《传承》节目 浏览量:899


   人民视点河南讯(周宾祖)5月9日下午,新乡市关帝庙历史文化街囯学大讲堂举办了《新乡瑰宝,故宫皇砖___千里卫河漕运十里窑埸贡砖始末》的座谈讨论,先由窑埸村老书记兼文化学者刘树生发言。

新乡瑰宝:千里卫河漕运 十里窑匠贡砖


他讲述了十里窑场的起因源于600年前明永乐年朱棣建造北京皇宫需用大量优质砖瓦原因。现窑场村卫河岸的土质曾为莲花土,卫河水质清彻甘甜,烧砖最优,加上卫河是大运河的一段,水路运输方便,于是官建一溜十里十八窑烧制贡砖。

烧制过程需大量人力、物力、技术、智慧,贡砖的宽度长度厚度棱角要求很严,一块砖足足25公斤重。船上搬运中分块保装,细心保护,不能磕碰。现在的世界文化遗產——故宫的一砖一瓦浸透着500年前新乡先民的辛勤劳作和聪明才智。

新乡瑰宝:千里卫河漕运 十里窑匠贡砖


从永乐年间到嘉靖年间,这150年是窑埸烧制贡砖最繁华的时期,也是卫河行水航运最兴盛的时期。贡砖大都有铭文,以现在窑场村遗留的成化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及弘治八年、十四年等砖上的铭文看,与北京铭文目录中城砖图版记载的皇朝款年代是相符的,进一步说明新乡窑场的贡砖的确为皇宫所用,与民间坊传一致。

新乡瑰宝:千里卫河漕运 十里窑匠贡砖


明嘉靖五年之后,贡砖烧造调整到临清卫河沿岸,窑工迁走不少。到了清嘉庆年间,窑埸烧窑多以民用砖为主,窑工渐少。坚持到1980年,窑场烧砖彻底终止,窑工只好转为务农和其它行业。

新乡瑰宝:千里卫河漕运 十里窑匠贡砖


新乡籍历史文化学者郭力教授说:500年前遗留的砖现已成为文物,它记录了一段新乡历史,记录了一段卫河文化,记录了新乡先民的创造智慧,记录下先民为建故宫所立下的汗马功劳。现在看,一块皇砖的价值就是新乡的一件瑰宝,是值得新乡人民骄傲的老故事。

新乡瑰宝:千里卫河漕运 十里窑匠贡砖


新乡瑰宝:千里卫河漕运 十里窑匠贡砖


能不能再现十里窑埸的风光,能不能恢复300年前的卫河美景,渴不渴望增加新乡又一个文化亮点?时不可待看我们。


要闻更多>>

本网站由布道科技提供技术服务 | Powered by Bu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