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电台 电台

首页 > 精神文明

河南洛阳:柴窑研讨会在诱江南再次召开

发布时间:2021-11-17 来源:人民视点 作者:办公室 浏览量:565

11月17日,柴窑研讨会再次在河南洛阳诱江南召开!本次柴窑研讨会采用现场和视频结合的形式研讨。

微信图片_20211118124040.jpg

柴窑、柴瓷是中国的陶瓷史上的一个千古之谜。在洛阳,以王广辉为首的柴窑探索队经过几年的努力,最终揭开了柴窑之谜。今年3月21至23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洛阳召开了柴窑研讨会,会议达成了“柴窑出郏县 五代后周柴荣御窑”的“洛阳共识”。原计划今年11月份在厦门召开柴窑亚洲论坛,鉴于新一轮疫情,厦门柴窑亚洲论坛推迟。为了进一步推动柴窑研究,洛阳柴窑研究团队根据洛阳柴窑研讨会的精神,结合最近一段时间的柴窑探索进展,于17日下午在洛阳再次召开了这次柴窑研讨会。

本次柴窑研讨由古玩商会会长王光辉主持。主要研讨“官”字款和“柴”字款的年代问题。由于采集到的柴瓷标本,发现大量的“柴”字底款和“官”底款。对此,大家有不同的认知。为了进一步统一认识,洛阳古玩商会秘书长张宝生、收藏家杨寿山发起并召集了本次研讨。



经过对这些标本的分类以及年代检测。柴窑瓷器底款初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官”字款;

二是“柴”字款;

三是其它类型的“柴”字款。

对于柴瓷的官字底款,有两种形式,一是印章压延而成;二是贴款,即将事先制成的官字方块粘贴在上面。根据对柴瓷样本的检测,“官”字款主要是基本是在柴荣即位之前,即公元945—954年之间。由于任何一项发明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柴窑柴瓷也同样遵循这样的规律,类似柴瓷的瓷器可能在柴荣之前就已经出现,柴荣即位后进一步改进并将其发展到顶峰。“官”字款可能在后晋,至少在后汉时期已经出现。

“柴”字款的柴瓷是从柴荣继位开始。即公元955年—959年。这一时期的瓷器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真正柴瓷。

第三是柴荣去世后到北宋初年的柴瓷。即公元959年--966年期间制作的柴瓷。柴荣去世后,柴窑继续生产,直到北宋初年(约在公元966年)停烧。

以上三类均应算作柴瓷。王光辉以为,第一类可称作“柴前官”;第二类可称为“柴瓷”;第三类可称为“北宋柴”。

北宋中期以后以及元明清时期仿制的柴瓷形制多样,可称为“仿柴”。

本次研讨会,由洛阳古玩商会发起。参加本次研讨会的人员由:古玩商会会长王光辉,收藏家杨寿山、金正新、耿团、李泰轩、李孝等。郑州柴窑研究会副会长焦坤、收藏家杨锋军等通过视频参加了研讨。著名历史文化学者赵海均参加了研讨。截止发稿时约700多人观看了研讨会视频。

要闻更多>>

本网站由布道科技提供技术服务 | Powered by Bu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