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电台 电台

首页 > 地方传承

杞县何海松:“蒜”出幸福人生

发布时间:2021-11-11 来源:本站 作者:Author 浏览量:789


       “通过几年的经商打拼,饱经了创业中的酸甜苦辣,也换来了生活中的幸福。”11月9日,在河南杞县苏木乡刘武屯村正在忙着分拣大蒜的何海松欣慰地说出了自己的创业经历。 
      走到我的大蒜冷库看看,在何海松的引导下,来到了自己的大蒜冷库前,一筐筐、一袋袋装满分拣好的大蒜,等待装车销售,到处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今年47岁何海松,杞县邢口镇邢口南村人,小学毕业后,就跟随朋友外出打工,学厨师,开饭店,四处拼搏,辛辛苦苦打工挣的钱,远远满足不了自己的生活开支,于是,放弃在外打工的念头,决定回家创业,寻找属于自己的致富梦想。杞县是大蒜之乡,种植面积达50多万亩,家乡的群众利用有利的土壤资源,种植大蒜就成了当地农民的特色主要经济农作物,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何海松说:“我就以家乡的大蒜为主,远去山东、河北、湖南等地考察学习市场行情,回来筹集了资金几万元,开始就开着奔马车,在家门口干些小商贩的生意,随收随卖,天天起早贪黑,一天除了基本的开支,能净挣个100多元,日子久了,虽然很辛苦,但靠自己的辛勤双手劳动的成果,有时感觉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2000年,自己在市场上也学到了一些经商收购经验,开始座摊收购,联系到山东、湖南、四川、江西的朋友客商,帮助客商代理收购大蒜,按照客商的要求,把大蒜进行过床、剥皮、分拣、装袋,装车、运输,特别是到了夏天,天气炎热,自己都是累得满头是汗,晒的像黑泥人一般,每次等装车完毕后,顺利帮助客商到达销售地点时,自己才稍微松一下口气,多地的大蒜客商每次看到我的情景时,总是说,老何你真能干,你为客商诚实守信的服务态度,真的让我们好感动。就这样,一干至今收购大蒜20多年来,谈起取得的经济效益,何海松淡淡总是一笑,说:”这些年,收购大蒜确实是件又累又脏又操心的活,哭过,痛心过,放弃过,记得有一年,大蒜跌到几分钱一斤,那一年把收购的大蒜全部扔到路沟里了,赔了个净光。自己没有灰心丧气,在朋友的鼓励下帮助下,决定再赌一把,2002年随着市场行情变化,大蒜价格稍有回升,就这样一直勇敢地坚持到底,闯出了一条致富的道路。”
      千里的朋友,是用真心换来的。江西的一位客商对我说:老何,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再建一所冷库吧。自己说干就干,把积蓄的100多万元,又在苏木乡刘武屯村与客商张国美共同兴建了能存储上1000多万吨的冷库,年见效益达50多万元。这下,满足了更多客户的需求。无论春夏秋冬,邢口、苏木两个乡镇的大蒜收购点,整天都是乡村村民忙忙碌碌的身影,还带领了许多贫困户来基地打工就业。贫困户张永振笑着说:“我没事都来冷库这打工,捡捡大蒜,装装袋,入入库,干些能及的活,不出家门,一天能挣100多元呢!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何海松说:“自己富了不算富,带领大家共同富裕,那才算富。每到传统节日,何海松和张国美一起,带着慰问礼品自愿来到村里贫困户、困难户、军烈属的家中,送去了浓浓的祝福和关爱,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捐资捐物合计达10万多元。”
      有梦想,人生就更精彩。谈起下一步的经营思路,何海松信心十足地说:“在原来的基础上,准备扩大收购规模,拓展大蒜深加工产业链条,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销售的运作模式,带动更多村民发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幸福小康之路。”(艾兵 刘银忠)

要闻更多>>

本网站由布道科技提供技术服务 | Powered by BuDao